2014/2/10(一)感謝主!忙碌的星期一~
今天又是省公車錢的撘車日~
早上許多同學似乎都有星期一症候群~
有人竟然沒有來上課~
閱讀英文書考試的結果令許多人感到無力~
但是大家通力合作努力作答~
我們老師真酷!!小組回答問題大家一起回答問題寫出來~
一張試卷寫出三個人的名字~啊!!!!!
大家快要瘋啦~下週還有每個人的Presentation~
透過powerpoint~做個人的三分鐘英語演說~
關於你最重要的一位家人~
主啊!這是一種訓練我知道~祈求祢與我同行~
熟女分享一篇好文
給準備回台灣的背包客們!!不妨參考看看囉!!!
【旅行不是為了不工作,而是要找尋更適合自己的工作。】
Dear friend,
你找工作一直碰壁,原因是面試主管知道你出國打工渡假一年,說你是不肯工作只會玩樂的七年級生,未來在職場上也會逃避問題或者是定不下來,幾年之後又會再離職去旅行。
面試主管否定的是打工渡假,並非是你,既然你已經旅行完回來,就多和他說故事吧!
在台灣,許多人對旅行這件事,還是一直保持著質疑的態度,因為他們覺得旅行和玩樂是劃上等號。
從我們求學期間有所謂的畢業旅行,工作後有員工旅遊,生活中有和朋友、家人的小旅行,這些似乎都只為了要慰勞辛苦的自己,想要從單純的玩樂中得到放鬆。
大家也常誤以為愛玩樂的人就是不懂事、不成熟,甚至在男女感情中,可能也會認為一個只懂玩樂的人,怎麼可能會有肩膀,怎麼可能會定下來。
但一個不懂玩樂的人,又如何玩出自己的人生?
如果,電影人不玩電影,又如何有感人電影;音樂人不玩音樂,又如何有動人歌曲;平凡人不玩人生,又如何感動自己?
玩自己喜歡的事才不會怕,回想從小我們在玩水時,哪會怕溺水;玩玩具時,哪會怕有毒;玩腳踏車時,哪會怕摔倒。
我們長大之後可以玩樂,但不能過度放縱。要平衡兩者之間的關鍵在於要「節制」而非「限制」,節制就是適可而止、有紀律、能自我控制之下。限制只會不斷壓抑自己。
在我旅行途中,原本打算繼續去澳洲或日本打工渡假,曾經幻想一直旅行,但有個義大利友人告訴我:旅行就像嗎啡容易上癮,要小心不能一直沉迷在旅行中,要學會適可而止!
當下我才很認真思考旅行回國後的計劃,我知道以後不能再這樣的放縱自己說走就走,該是好好認真做點什麼的時候了。
所以回到台灣,我並沒有休息,決定策劃完旅行攝影展,接著專心投入工作。我慢慢學會節制自己的想法,知道何時該做何事。
找工作時我也被質疑會逃避問題或者是定不下來。當時我卻這樣回答:旅行前,我和你有一樣的看法,但親自體驗旅行後我有新的觀點,是否願意聽聽我的旅行故事?
每當我這麼說,很多面試的主管會好奇的問一堆旅行上的遭遇,反而忘了問我實際上工作的經驗。
我曾經面試一個小時,卻花了五十分鐘聊旅行故事。
你的旅行經驗絕對會幫人生履歷加分,只要你懂的如何說故事,沒有人不喜歡聽有趣的故事,除非,你說的是鬼故事,每個人聽了就怕。
面試就好比相親,你喜歡人家,人家不一定要你;你不喜歡人家,人家又偏偏要你。
不同的失敗經驗,會讓你更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另一伴。你要找最適合你的,而不是最愛你的。
最後,如果你真的害怕面試,那就換個角度想。
「是你要去面試主管,不是主管要面試你!」
『旅行不是為了不工作,而是要找尋更適合自己的工作』
-轉載自-藍白拖(7年級背包台客)